我的能量在创业上,我的时间在创业上,我也因为创业拿到了一点钱,我创业第六个年头之后,我发现我对理财毫无任何的建树,而且如果你不学习理财,就永远不会理财,
无论是买房子,还是炒股,还是各种资产配置,都有学费的概念,学费来自于你的时间,你亏的钱也是你的学费。
我原先觉得千万不能碰股市,但现在改变想法了,逻辑是如果股票本身就是一种配资手段,你早晚可能会碰。
第一个问题,首当其冲。
一、一个创业者到底应该如何理财?
刘思毅:对于我这样的超级个体创业者,你有什么看法吗?说一说你的偏见。
杨天楠:所有人都分成增量阶段和存量阶段,对你来说现在属于增量阶段,你就先做多国内,到存量阶段的时候就应该做多全球。
我觉得是你可以在所有的资产类别上面建一点点小小的仓位。
当你开始参与资产以后,你进行观测了以后,你就对这个资产之间有了羁绊,就会积累它在周期当中表现的手感,最重要的第一个是什么都买一点,但是什么都买的很少,这个特别关键。
刘思毅:这又是一个费用问题,我一直在强调费用。我最大的费用就是精力问题,我原先是非常排斥我把一部分精力用在投资上,但是我现在发现当我的人生颠簸起伏,我不可能永远上扬的时候,我是需要共享全球的资产配置来完成一个平衡的增长。
但是有一个我想反驳我的点,我现在直播好累,我有 1, 000 万,我投 100 万到 A 股,这叫做小概率投资吗?
如果是小资产规模投资,我应该投射多少精力呢?
我这个精力是不是不应该全盘投资?我还是应该保持手感,但是又不要频繁操作。
我就担心瞎逼投资,像普通股民变成韭菜,变成了一个赌博的韭菜。
二、到底要投多少量才叫保持手感?
刘思毅:并且在保持手感的时候如何防止成为疯狂的韭菜,赌博的韭菜,转盘上的韭菜?
杨天楠:你至少要在投资当中去认识自己,你没有谈过恋爱之前,你是不知道自己在恋爱当中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都说 A 股是渣男,但是最好的面对渣男的方式就是在你年轻的时候勇于上,先被他伤过一次两次以后你才能理解他。
但是你要把钱投在那些不会占用你心智,不会占用你情绪的方式上面,如果你追涨杀跌就很难,因为你会在你的时间上面释放出太多的决策窗口,这就很糟糕。
决策窗口是最大费用,真正的经济学家或者资产配置专家,不会把的投资或资产配置切得很细,因为他这样太累了,只要你大方向是对的,最终你的资产配置得到的这个结果,它是由你的资金的规模和时间的长度决定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配置框架,尽量少的去决策。
比如一个季度跟专家聊一次,哪怕吃一次早餐,看看需不需要调整,剩下的时候就当做这个账户不存在,不要去看它的波动,也不要让它去影响情绪的波动。
刘思毅:不存在,需要仓位要少一点。
杨天楠:把资产尽可能的分开,比如说,如果我有 1, 000 万,我全部放在 A 股上面,它今天涨 5%,明天跌 5%,对我来说我不可能不关注到它。
如果这 1, 000 万我买的是 100 万的黄金, 100 万的标普, 100 万的 A 股,剩下一些红利股票或者债类,那它的波动和回撤会非常的低。
这个时候你就会有可能不再关注它,最后实现的总体的收益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三、凭什么放不同的渠道就能实现增长?
刘思毅:如果我稳健的、少仓位的、保守性的投资,就能够在长期获得增长?为什么巴菲特的长期滚雪球是成立的?是我们相信一个恒定真理叫做人类永远进步吗?
杨天楠:巴菲特出生在经济发展增速最快的美国,这是一个前提,黄金从 1971 年到现在,平均每年的增长是 7.6%,这是不低的数字。
这些资产总体上升,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人类的经济会增长,科技会进步,我们有机会能生产出更多的财富。
第二个,大的前提是各国央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经济发展带来繁荣,带来分化,带来整个社会增量,一个是货币会有增量,第二个是随着社会情绪动荡,政府是倾向于多发钱、多借债、多出资本做社会福利,倾向于多印钱。
所以就意味着社会的总钱越来越不是钱,要等值于过去的钱必须是数字更大,数字更大不意味着真正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