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和我火火访谈的第二篇内容。
我听得头皮发麻,真的我们这一代私董会爸爸成长好多呀。
这篇内容非常干货,是火火作为流量周期的亲历者,穿越者总结出来的对媒体平台规律的理解,以及作为普通人,到底如何抓住流量的红利。
欢迎转发,收藏,阅读。
一、所以所有的媒体平台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
从一开始的泛娱乐,到严肃知识,再到产业结合,年龄段也是从年轻到年长,这是一条很明确的发展线。
雷军为什么选择去年发布汽车的直播?这也是因为直播大家已经开始接受严肃类内容了。
雷军有流量又有转化,而周鸿祎虽然有流量,但没转化。雷军算是产业IP,而周鸿祎严格意义上是泛娱乐IP,就像网红一样。
所有媒体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尤其是中国媒介平台的发展。最早是天涯BBS这类平台,然后是微博,九宫格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接下来是公众号时代,公众号就是图文时代的巅峰。
公众号的本质就是图文结合的传播。它最早的定义就是一个媒体平台,但它的形式是文字长内容,短内容的形式是后来才出现的。
而且随着4G的普及和5G的到来,快手这些平台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媒介革命。其实,快手最早并不是短视频平台,它最早是一个技术平台,像YY这样的语音平台也都是在快手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转型过来的。现在所有媒介变得越来越丰富。
这些都是媒介发展的深层规律,我们研究媒体的时候,尤其是研究入局时机和红利的本质,得从这些规律去理解。
二、对普通人来说,红利的本质就是去做供小于求的事情
供不应求,你入局就对了,因为那就是在趁势赚钱。踩准平台的重点也是很关键的。
你得踩准平台在当下的重点。你要知道,你的本质是租客,而不是所有者。
这点跟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不存在绝对的私域流量,因为像你这个号也会被封,因为没有真实的产权,你本质是租客逻辑。
你只是跟平台建立了一个租赁契约。所以你一定要符合平台当下的趋势。
比如,最近某些平台特别严格,抖音的审核标准比以前严格多了,很多词都不行了,你得符合当下趋势。
所以有时候平台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你是否符合它的规定。
很多人说现在平台不好用,但其实不存在平台不好用这种说法。
你得知道一个强大的平台,它的生命周期远超你的想象。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微博,今天仍然有红利。
今天的某书、某乎也一样。它们依然能够支撑一些公司通过挖掘流量赚钱。我觉得就是这样,某博上小说依然能做销售投放。所以我说远超想象的核心点是,不要轻易认为平台不行了。
就像现在视频号、公众号的结合,也在释放新的红利。
公众号从2012年开始内测,到现在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但去年依然释放了新的红利。去年是小绿书,视频号与公众号绑定后,红利巨大。
关注视频号就等于关注公众号,平台有持续的生态扩展,能长出很多新的事物。如果你看得透这一点,平台的生命周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
那你说微博现在能否再火?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尽管它的体量不如新平台大。
问题不在平台本身,而在于它的体量是否足够吸引新的用户。
大的平台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并不是每个阶段都能领先。所以我们不能只想着去找新平台,而是要搞清楚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你有什么资源,能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其实是运气特别好,刚创业出来的时候,我们最早做裂变的事,17年就开始做任务宝裂变。18年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1,000万粉丝。
任务宝最早是熊猫书院发明的,我在教育行业做了改良。我们在上面做了基础版的改良,成功积累了1,000万粉丝。那个时候社群裂变也跑出了很多大公司。
三、怎么看流量红利入局的最佳时期?
刘思毅:
我们该怎么判断流量红利的生命周期,什么时候该入局,什么时候该跑路?
火火:
这个问题其实跟股票买卖点是一样的逻辑。
你得看清楚自己是在做价值投资还是在做价值投机。永平说过,买公司是为了买它未来所有的净现金流。无论什么价格、什么情况、什么宏观环境,你都可以去买,因为这家公司本身非常强,它是一种资产逻辑。
我们做的生意是资产的积累,还是消耗型的?
本质上就是这个问题。我们来举个例子。像去年很火的短剧,前两年短剧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价值投机”。它的本质是看流量的价格是否在高,是否能快速获利。
短剧本质上就是买卖流量。
平台最早的投流占比从30%多拉到现在的80%多。随着流量成本上升,你的利润在逐步降低,你只能依赖体量。
这时候你就得随时利用流量。短剧就是典型的价值投机,它不会给公司带来正向的品牌文化,用户记住的只是“总裁逆袭”之类的剧本,品牌本身并不会深入人心。
那这种方式无法做出长期的品牌价值。
再举个例子,天猫上的最大店铺卖的是什么?是不是优衣库这样的品牌?
像韩都衣舍这些品牌,曾经做得风生水起的,现在都没了。
抖音的操盘手在群响一度红极一时,但现在大品牌进场了,带着大预算和顶级的操盘团队,这些操盘手就被淘汰了。于是平台变成了去中心化的央视,传统的大品牌和平台联手合作,民间的声音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