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计划是去香港 4 所大学拍摄一下,都没去过,我看看有没有北大清华牛逼。
可能是因为内地毕业的原因,总觉得香港 QS 100 的学校也没有那么 Solid,
什么傻逼偏见,我去破一破,看看氛围、看看能量、看看硬件。
一、
十分香港的港中文,在山林里穿梭的大巴,鳞次栉比的大楼,3000 元港币一个月的学生宿舍,
一切都太香港了,不知道是今天太热了还是怎么滴,我没有发现它有任何值得被向往的地方,
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我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读书,
我就是不可以,逼仄让人炸裂,
请我自己努力赚钱,让孩子去美国的常青藤,去斯坦福、去哈佛、去 MIT,求求了。
差距有点儿大。
二、
第二所大学,一个在香港大楼里的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哈哈哈哈,真的只有一栋楼。
很香港,感觉不错,心情好了很多,因为知道了香港真的可能是普娃天堂,
隔着一条深圳河而已,人家 5 万人可以录 1 万人去 QS 100,你 1 万人选 6 个人,去清华北大。
好可怕的差距,
难怪香港教育会爆炸,各位有预算的父母一定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托举啊。
感觉不错,我觉得我对港中文有巨大的偏见来自于上午的太阳实在是伤到我了。
在城市大学的商场里吹着风,特种兵留下来吃了一顿饱饭,开始认真看看这所学校。
深水埗,又一城大学,就在商场里的大学,从大学开始、就在大厦里上课,上课如打工,行人来来往往,学生也可能有班味儿,
它不会是安静的书桌,可是它是性价比的选择,一个最不像学校的学校,感觉好像是批量中产牛马制造机器,
没有书院、没有山水,地铁出来就是校园,楼层密集、空间折叠,在大厦里面建食堂、图书馆还有教室,还有会议室,还有毕业典礼的拍照留念地,
空间即权力,完整体现香港折叠精神的实用主义学校,
我能够理解内地人初次来香港不断被空间的逼仄震惊的不适应,也能够理解香港人习惯之后的牛马班味儿,
香港啊香港啊,你对谁都好,唯一对本地普通人,真的不是特别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