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偏见油然而生。。。。。
去过了牛津、剑桥、哈佛、MIT、斯坦福,就觉得他们的场能好牛逼,
然后还是觉得北大很牛逼。
二、
大多数时候,我们对结果的恐惧,只能被确定性的执行所治愈、所解决、所覆盖。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动起来,过度审视和思考会更加内耗、更加虚无。
而执行,要么会让更大的烦恼替代此刻的烦恼,要么会让变化出现、转机发生、于是结果自然而然发生。
所以,干,真的就是结果。
三、
自己的底层文化价值观真的是很难很难开放,对抗好像是第一反应。就好像听到粤语一样的应激。
为啥我在硅谷听到英语不觉得主体性被侵犯的应激,但是在香港听到对我说粤语而不是普通话就是有非常大的应激呢?
是之前像国泰航空这样的中港蛐蛐事件塑造了我的战斗防御,还是本身同为华人却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生长出来的差异感让我防御。
跨文化交际真的是一个底层可以穿梭赚钱的能力,认识了几个说普通话说得极好且能迎接和理解内地老板的香港本地人,
他们赚好多钱。
四、
深刻感觉我们中国人对所谓松弛感的追逐、向往和鼓励,本身就是一种不松弛的最大证明。
不松弛,然后自洽,才是中国人的松弛证明。
为了松弛,拼命去说自己的人生是旷野,然后卡在一生是穷逼,从未赚过钱,不觉得很可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