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第一次访谈一位供应链老板,但却是我第一次,差点在采访中哭出来。
这是一份关于吃苦的档案,也是一个湖南人的商业史诗。
6月的香港,天热,地贵,吴海卡1800平米的仓库比空调更贵。他是我们「IP教练计划」在香港的第一个履约客户,交付过程中我反复和自己说:
“刘思毅,不要被搞流量繁荣骗了,真正的中国商业逻辑藏在这些活下来的老板身上。”
一个上午我诊断、访谈、沉浸,一路录到他办公室、展厅、仓库。最后我忍不住坐下来,和他说:
“哥,你是办公家具行业的京东啊。”
“你是全球最大的二手贩子。”
“你创业这十几年,给我一种「创业版高考状元」的真实。”
吴老板笑了,他说:
“创业者的额头没有皱纹,那不是真的供应链。”
今天这篇文章写给他,也写给每一个苦撑的中国传统老板。
一、从湖南邵东到北京玻璃大棚:第一代北漂的供应链启蒙
吴海卡出生于1980年,湖南邵东,小时候家里穷得连灯都没有。他六岁就帮人采茶叶,一天赚三毛钱,放学回家捡铁屑再卖点零钱。
“那时候房子是土墙,灯是油灯,连学费都是欠着交的。”
读职高,学种菜。考上职专后,他用两千六百块钱买了台二手电脑,从此走上自学平面设计的路。毕业后,他去了湖南株洲打工,第一份工作工资350块。
2001年9月11日,他坐了24小时绿皮火车抵达北京的那天,全世界正在目睹双子塔倒塌,而他的第一次人生上升刚刚开始。
他修好了公司的一台坏电脑,当场被录用。
一年内,他从设计助理涨到1200块工资,成为小团队里的骨干。再一年,因为不让请假,偷跑去接回京的女朋友被极重权威的老板辞退,跟老板闹翻,被辞退。
然后被赏识他的朋友聘用,因表现出色不断涨薪。经历了2003年非典之后,不甘拿固定工资,毅然开始做销售。后来结婚、生娃、买电脑、买房,全是靠自己做“新办公家具”的销售一单单攒下来的。
“我当时每天就是早上起床干活,晚上11点干到睡,第二天继续,all in。”
“赚的钱不多,但日子能过,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小生意人。”
直到2009年,他第一次在北京帮客户把一批旧家具转手卖出,比回收价高了几倍,买家和卖家都说“舒服”,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自己的命。
“这个叫利人利己利国家。”
于是他在北京开了第一家“二手办公家具”仓库,面积600㎡,全家上阵,老婆做运营,岳父洗家具,自己和堂弟做拆运。他说:
“第二树,就是从这个又住人又放货,下雨天屋里还漏雨的小院里起家的。”
二、吃货、仓库、销售: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
你以为他是卖家具的,其实他是个贩子。他自己说得更坦白:
“我吃货,一天吃1500件。”
“我全国有12个城市、10万平的仓库。”
“我们自己有30台货车,330个员工。”
“光仓库租金一年5千万,人工再5千万。”
整个二手家具的商业逻辑只有一件事:
吃货,然后流通。
吃得起,吃得多,吃得准,然后卖得快,卖得稳,卖得出。
所以他说,这个行业赚的是“流通的钱”、“苦力的钱”、“认真的钱”。
但你如果以为这是个暴利行业,错了。他给我掰开来讲利润结构:
回收成本:25%
仓库成本:25%
销售提成 + 营销成本:12%
人力 +系统+管理+报废损耗:33%
净利润:不到5%
“我们是60%毛利,5%净利的生意。这不是利润低,是因为活太重了。你以为我很牛逼,其实我每天都在赔钱吃货,压库存,拼命流转。”
他不是在讲商业模式,他是在给我上一堂真正的「现金流课」。
三、他的销售不是销售,是一群养家糊口的人
我问他,吴总,你怎么管理330个员工、110个销售?
他说我不招985、也不招白领,我的销售几乎都是“没背景、肯吃苦、能服务”的人。
“我们最好的销售,在上海一个月能拿3万块。”
“但他每天晚上11点还在回客户信息。”
他用的是“师徒制”,不是SaaS系统。
他讲的是“和善专勤”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