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嘉宾是 Sisi 曾西西,前TVB娱乐记者,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她是完完整整的从本科期间就加入到香港的高等教育,在香港工作留下来,现在在做 KOL 副业的,是我遇到最完美的香港个体户创业模板哈哈。
西西现在全职做小红书博主,已经 23 万粉丝了,我准备和她聊 2 个话题。
第一篇来聊她在香港的成长路径;
第二篇聊一聊在香港做小红书博主,做 IP 的起盘路径拆解以及一些方法论的分享。
开始!
一、为何来了香港?
西西:
我当时是考过来的,但我不是全额奖学金。
刘思毅:
我们作为内地宝宝,要来香港读大学,迄今为止的逻辑是不是和当年一模一样?怎么来的?
西西:
可以用高考成绩来,这两年可能还会更简单一点。我当年是 2007 年参加高考的。
我们当年就是直接用高考成绩,只不过是在报名阶段不太一样。我们那个时候高考是出分之前填志愿,就是内地高考的那种出分前填志愿模式。
我是在天津考的。
我们当年就是出分前,而且如果你想报香港的学校,是有一个信息差的。
当时香港的大学是提前批,也就是说你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香港那边已经先一步调你的档案了,而内地大学还没给你任何消息。
它不是那种“双保险”逻辑,不是那种香港、内地一起选的模式,是你要自愿放弃内地的机会。
如果香港没录你,你可以继续等内地的,但那个时候就是岔路口,如果香港这边先把你拉走了,那内地的就没法玩了。
刘思毅:
为什么这个信息差没人告诉我?就是说我当年没报,是不是就错过了?当时是因为我本身触发了北大的线,北大就提前打电话联系我了。
西西:
你这是在凡尔赛吗,触发了北大的线还被提前打电话!
刘思毅:
你是不是早就部署好了?
西西:
是我爸帮我选好的,高考前就部署了两条线,因为对我们这种高考前就要填志愿的人来说,提前准备真的太重要了,特别关键,就是双保险的逻辑。
虽然有个报名费,但如果你考虑一下未来人生中要经历的各种成本,这点报名费根本不算什么。
刘思毅:
北京人、天津孩子,但凡是要提前填志愿的,应该都知道这个信息。当年是不是特别火?
西西:
2007 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那一年电视天天在给我「洗脑」,就感觉香港特别厉害。
那时候也有很多新闻说,这两年的高考状元都去了香港。我当时成绩也还不错,我爸就帮我留了这条路。
我也不是全额奖学金,如果是全奖的话,那过来真的非常爽。
刘思毅:
那有没有清华、北大那种苗子的学生,也留了香港这一条路当保险?
西西:
如果他是那种已经报了清华、北大,但觉得悬,他是会提前填香港的。我们当年挺多这样的。
比如香港大学能让你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你觉得港大那个专业更理想,那你就来了嘛。
刘思毅:
那你当年来香港读大学,体验是怎样的?当时的香港是什么情况?
西西:
当年内地生确实非常有优势。
因为能选过来的,成绩基本都不差,不管你是哪一个省考过来的。所以我们在做小组 project 的时候,基本都是当 leader 的。
香港本地的学生在大学时,很多要自己打工、自己供学费、还要养家。
我很多组员都跟我说:“我今天要打工,来不了开会。”或者说:“这个任务我做不了,我要上班。”
本科期间都这样,非常多,都要自己养活自己。
感觉他们 18 岁之后就是一个门槛,你要开始负担很多事情,开始养自己。
甚至有可能父母也在靠自己,因为香港真的居大不易,手停口停,18 岁之后就是靠自己了。
我当年的专业是读 Hotel Management,也算是香港的一个热门专业。
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国外来的,全英文教学。
但对我们这些高考生来说,英语其实没啥压力,能考过那个分数线,听课绝对没问题,不会觉得吃力,这点不用担心。
刘思毅:
酒店管理你当时是在哪个大学读的?
西西:
PolyU,因为它的酒店管理专业全球排名特别高。
刘思毅:
PolyU 的中文名是哪个大学?
西西:
香港理工大学,我是读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
刘思毅:
到底学的是什么啊?酒店管理的尽头是什么?
西西:
说实话,这是个我觉得大学完全没必要开设的专业。
虽然它叫酒店管理,其实偏的是管理方向——Management,只不过在实习的时候会建议你去哪家酒店实习。
能进瑞吉真的很厉害,我们做 intern 的时候真的就是去房间里铺床,或者是在客服前台接电话,就是实打实的基层岗位。
刘思毅:
你在内地可以去很多很多 985 啊。
西西:
其实我当时也录取了北大中文。
二、为何放弃了北大中文,来香港铺床单?
西西:
你这个非常标题党。
刘思毅:
哈哈哈哈!
西西:
可以这么说吧,我确实是放弃了北大中文,因为那年高考我超常发挥了,我成绩一直是我们学校第一名。
刘思毅:
那你还是选择了这个 Plan A。
西西:
对,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爸就特别喜欢,他没经历过的西方文化,他一直鼓励我多走出去看看。
刘思毅:
当时就有这样的爸爸,牛逼啊。
西西:
这真的很牛。我觉得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小地方来的,我是秦皇岛长大的,后来我爸去天津工作,我才跟他一起过去的。
我大学之前基本没坐过飞机。
刘思毅:
那酒店管理专业说回来,它的晋升路径是不是必须经历过铺床单、端盘子这些阶段?
西西:
对,服务客户这些基础岗位一定得做。
刘思毅:
那今天的酒店管理专业,它的尽头到底是啥?
西西:
说直白一点吧,我们当年那个酒店管理专业,光是内地学生我记得好像是 14 个还是 15 个,现在还留在这个行业的只剩下 3 个。
刘思毅:
那都混成啥样子了?
西西:
有一个去做了相关的管理类,去搞地产了;还有一个在做 marketing,是一个中层;还有一个也是做 marketing 的。
具体了解得不是特别多,但他们都还在大型酒店集团里混。留下来的都是男生,女生全部离开了这个行业。
刘思毅:
所以这个专业根本就没必要在本科阶段开?
西西:
我觉得没必要开设,但它还是存在了。如果你以后想做研究,我觉得是可以的。但你要搞研究,不可能没任何工作经验吧?你留在学校搞一辈子关于酒店的研究,结果根本没在酒店业界待过,那也不行。可能可以回去教书吧。
刘思毅:
在香港读大学,你自己用几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就是当年的本科香港,大概是十几年前的香港。你当时会被歧视吗?就是作为讲普通话的内地学生。
西西:
有,一些人会当着我的面一直说“大陆人怎么怎么样”,确实有过这种经历。但我觉得幸运的是我钝感力比较强,所以也没怎么被伤害到。
我大学过得特别自由、特别快乐。
我大学过得非常好,而且我一直是全 A 成绩,过得特别充实。我觉得那段时间是我成长飞快的阶段,也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真的很爱我自己那四年的大学生活。
刘思毅:
香港理工大学是个什么 style 的学校?你可以分享一下香港这几所大学的风格吗?
西西:
我研究生的时候是去港中文大学读的,所以这两所我都算待过。
香港理工大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校,你看它开设的专业就知道了,实用性真的很强。
而且它的教师水平,很像我们中学或者高中那种老师,会抓着你走的那种。
可能也是因为我读的专业偏理科,我当时是 Bachelor of Science,算是理工类的吧。那些老师个个都很脚踏实地。
但我上了中文大学之后,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感觉老师特别 freestyle。
可能也是因为是文科类的专业,就特别会启发你、发散你。
但是你做到一件事之后,他又不跟你口头上说你做得好不好,他直接在成绩上给你一个评价,也挺真实的。
刘思毅:
香港本身读大学,费用贵不贵啊?
西西:
当年我们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贵,是汇率高的时候。我一年下来,包括各种生活费,加起来大概二十几万港币,真的挺夸张的。
留学费用,加上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啥的,如果跟内地比,那肯定是贵很多。
但如果跟其他国家比,可能还是算有性价比吧。
毕竟也是全英文授课,本身香港的制度和文化也很西化。
刘思毅:
大学四年之后的工作阶段。你当时怎么找到工作的?不是说在香港很难留下来吗?
西西:
我找工作这件事,还是跟我个人性格有关。我从小就喜欢说话表达,但我大学没选这个方向,是想跳脱一下,选一个和自己擅长的表达、中文相反的方向。
毕业之后,我去面试了几家酒店,结果都不理想,因为当时我的粤语不行。
刘思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