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
香港户口,内地人年入百万的最好身份。
一、
莫名其妙,这一个月就开始在香港爆炸,做业务,花了很多钱住酒店,花了很多钱在这里装逼做活动。
一半时间在香港做业务,把一个合伙人和两个黄金操盘手按住在大湾区,用 IP + 私域的能力,服务客户。
一个月收 10 个 9.8 万,一个月做一次香港大会,2000 人来那种,准备持续 12 个月,干死香港内地人的市场,
直接告诉香港内地人:
IP 的时代来了,不找我,被淘汰;
私域的时代来了,不学习,被淘汰;
香港作为一个管道服务内地高净值客户的黄金时代,必须要做 IP + 视频号 + 私欲朋友圈,
我来服务、我来炸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香港策略。
二、
昨天服务客户的时候,就一个 50 万粉丝的香港博主、花钱找我们做 IP 咨询教练,我就问他,你也算拿到结果的人,为啥在香港建立不起来一个像我这样的 IP 赋能团队,
顺便把这个钱也赚了呢。
他说,这钱纯属辛苦钱。
才知道,原来一个成熟的短视频编导,要在香港活着,是很贵的,这是一个成本。
客户说,香港和深圳,隔了一条深圳河,短视频编导是过不去的,谁拦住了他们?
户口。
户口即阶层、户口即现金流、户口即工作机会,全世界的不同制度套利区域都存在这样的逻辑。
墨西哥与德州;马来西亚与新加坡;菲佣与香港;加拿大与西雅图;迪拜与中东,
不仅是物价收入,还有整个制度的差异带来的各行业的红利差,
我跪了。
原来一个成熟的短视频编导,在香港的生存成本,比内容本身还贵。
不是没人会剪辑,是没人能留下来。
深圳河就像一道隐形的系统墙,把人力全拦住了。不是你想过去就能过去,不是你会拍视频你就能服务香港。
卡在哪?
卡在户口、签证、工作许可,卡在一整套制度套利模型里。
你以为你能像在内地一样,一人一机一团队?不好意思,你连人都带不过来。
一个专才签证要花大几万港币,要证明非你不可,并且要有永居雇佣配额。
你要先在香港注册公司,有办公室、有本地运营流水,再提交申请。
一个不够,还要同时雇几个香港本地人,才能搭配出合理的人力结构比例。
你以为香港是自由港?是,但自由港背后,是高密度的身份限制和制度门槛。
所以说——
香港人才贵,不是工资贵,而是能合法干活这件事本身,就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