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来自于我和苏陌年老师的对谈,特别邀请苏陌年成为我亲密关系访谈的专家,
来聊一聊亲密关系的困惑。
我先汇报一下我的情况:我真的觉得我谈恋爱无能。想谈恋爱,又觉得谈恋爱真没意思。
我来尝试着描述一下我的这个状态,我觉得我其实是不缺人可以谈恋爱的,因为我自己的这种能量是会吸引人,我自己也有能力去发掘到很多人。
简而言之我特别enjoy、也特别擅长做舔狗,这样的人是不缺恋爱谈的。
但是我不想谈恋爱。
因为我感觉我前七段恋爱都像在翻书,我很快就把这本书翻完了。
翻完之后,我就不愿意再去承担恋人那个角色了。
比如说要倾听对方,或者履行那种让人有安全感的承诺。这些东西太消耗我了。
这种状态,好像就被人定义为“渣男”。
但我觉得“渣男”这个定义太简单了,我想更深入地解构一下我自己恋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于是我总结出了三层恋爱需求。
一、刘思毅的三层恋爱需求。
刘思毅:
第一层:社交伴侣层。
就是长得好看,拿得出手。
我现在特别磕小红书上那些颜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出镜做couple粉。我非常理解这种嗑感,因为我没有,但我非常想要这种感觉。
这个需求很真实。一个人的伴侣,其实就是一个人品味的终极体现。
所以这个需求叫做“社交资产层”,也就是彼此互为社交名片,彼此增光,很公平。
第二层:搭子层。
我们能不能吃到一块去,玩到一块去,睡到一块去,聊到一块去。
这其实就是我们能不能处得来。搭子层是恋爱的日常,没这个你根本维系不了关系。
这个层级虽然看起来不高级,但却是最实际、最稳定的基础。
第三层:精神切磋层。
就是我们能不能在精神上,如切如磋地对话。能不能深度交流,互相启发。我觉得我和苏老师就是这种能切磋的状态。
所以问题来了,我突然发现要找一个人,三层全中,真的太难了吧?
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凭什么要求三层全中?你以为你是谁啊?你凭什么又要人家好看,又要聊得来,又要吃得来、玩得来、睡得来,还要精神共鸣?
你以为你是王菲,还非要配谢霆锋?
我自己就陷入困惑。我真的想谈恋爱,但我真的也谈不动恋爱,你怎么看我刚刚讲的那个三层恋爱需求的问题?
苏陌年:
王菲配谢霆锋,可能只满足了第一层。
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第二层、第三层是啥啊,你又看不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的看不到。
你刚刚说的那一整套混不吝的逻辑,其实都是一个探索世界的逻辑。
比如你讲的第一层需求,说白了,是在减少社会层面的沟通成本。
这个沟通成本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带出去有面很重要。
不过不仅仅是有面,而是般配很重要。般配代表的是你的品味,也是你的社会地位。
因为如果你跟一个人一起,结果别人问你们为啥在一起,大家会质疑你的品味,那就很麻烦,友情也可能出问题,事业、家庭价值观都有可能扯出来。
所以,门当户对其实蛮重要的。这是一种底层的逻辑,也是一种初阶、基本条件。
当然,除非你的人生就只以爱情作为你的终极剧本,那你当然可以去找一些反差感,不门当户对,玩点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一挂。
但现实中爱情不是创业,大多数人还有更多底层欲望。
所以他们希望爱情能够同时成为一种社会连接,是一种顺带的社会红利。
而你,不是想要般配,你是想要超级好看,是向上求!你在阶层跃迁,你在向上冲。
那你就得让自己更优秀,配得上你向上求的那个对象。
但问题是,向上求的旅程是毫无止境的。强东不知妻美,那是因为他已经足够强大。他才能说出“我觉得她是个平凡的女人”这种话。
刘思毅:
嗯……所以我三层都要,其实就是在追求这种平衡的高级版本。
苏陌年:
你刚才说三层都有需求,那我们来假设一个例子:比如说王菲和谢霆锋,在颜值层面,我们觉得他们绝配,
那这层一旦成立,他们就有更多空间和尺度去探索第二层:日常生活是否适配?和第三层:精神层面是否共鸣?
比如说,谢霆锋在生活上很会照顾王菲,那王菲可能在精神层面上能引领谢霆锋。
我只是揣测啦,但一定是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平衡。
而且三层平衡并不意味着每一层都必须互为100%对等,婚恋这件事讲的不就是这种相互平衡嘛?
比如说,如果你颜值不行,那你是不是在生活上、精神上要给我多一些补偿?或者说你能不能让我在精神层面崇拜你?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美女配野兽”的经典叙事。
要不然,哪来这种“美女怎么会看上那样的男的”这种常见的组合?
刘思毅:
那有没有可能三层全都匹配的帅哥美女,也顶配对顶配?
苏陌年:
也可以。
但是你要知道,总会在某个维度出现极致的缺点,而同时另一个维度有极致的优点,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就变成了关系的外部撬动力量,这就形成了极致诱惑。
刘思毅:
极致诱惑是什么意思?
苏陌年:
不平衡解,才会带来极致诱惑。因为当你想要的那个外力足够强,而你自己的内核还不够稳的时候,你就会被吸进去。
二、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三层,那可以分而配置、三者平衡吗?恋爱的终极解在哪?
苏陌年:
三者极致之后,也可以称为平均。于是一个不平均的人反而更容易造成极致的诱惑。
比如说,一个人第一项和第三项分值都很低,但他二项是10分,而我们大多数人也就平均5分,那我当然想试一试啊!
我甚至会被那10分的闪光点所吸引,想把每一项都拉到10分。
可是,在沉迷那个闪光点的同时,我们就容易忽略对方的短板,可能在颜值和精神层都-5分,那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长期关系中的合伙人。
除非你一开始就没打算进入承诺型关系,你是浪荡子,source每一个人,获取不同维度的满足,那当然没问题。
但如果你是想稳定关系的,那你就要思考:你能不能接受这个人的整体结构?
而很多女性在这一点上非常有智慧。
她们可能会说:“我知道你很帅,也知道你很有钱。但你这些点位不足以让我放弃我当下的生活结构和家庭系统。”
女人很多时候更智慧一些。而男人,更容易被外表和短期欲望所诱惑。
男人为什么总说“管不住下半身”?
其实本质是他们更容易被颜值的分值占据注意力,而看不到后面两层:日常的搭子感、深度精神连接。
其实第一层真的只是表象,而第二层看见彼此、第三层精神托举的部分,才是亲密关系能不能走长远的根本。
很多女性确实能更容易看到后面两层的深层价值。
而男性,尤其在荷尔蒙和社会猎艳文化的驱动下,权重经常卡在第一层里打转。
但你说女人不看颜吗?也看,只是分配的权重不同。
你看看富婆们的逻辑,很多也和男人如出一辙:选小白脸,也一样会有社交名片的需求。这跟性别无关,跟结构认知有关。
刘思毅:
有人给我建议说:“刘思毅你不要太纠结一个人满足全部,你干脆分配需求。”
就是说,不要追求交集解,你就去分而配置:
一个颜值社交资产:好看、能带出去、是你社交名片;
一个生活搭子:你累的时候,照顾你起居,是你的大管家;
一些精神伴侣们:嘉宾们、朋友们,他们跟你一起精神碰撞,完成“大脑性交”。
这种模式在我身边是有的,尤其是当人有钱之后,就会出现这种功能位配置策略。
可是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我不知道你怎么看这种分而配置的亲密关系模式?
苏陌年:
我只能说一句:
真正有钱的人,还是想要找到三者皆满足的“人生终极合伙人”。
我真的见过那种资产几十亿的大老板,花几百万请婚恋机构去帮他找人生伴侣。
你以为他缺花瓶、缺搭子、缺陪伴吗?他都不缺。
但他缺的,是那种从线到面、从点到全息都能满足的人。
点状满足和全息满足完全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