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刚刚发生了一件小区的事儿,对台湾人的巨大好感在心里发生,想不到呼应得如此剧烈。
记录一下我此刻的困惑 ——
对于「权力」和「民主」的淡漠,是否是刻在人的骨子里的,因为追逐和抗争,是需要费很多很多能量的。
是这样,我卖了悦府的房子,但同时又租了两套房子,在这个小区,从业主到租户了,同时遇到了这个小区在我入住之后第二次换物业。
业主委员会第二次换掉了物业,每一次都通知我去投票,我都没有去过;每一次业主委员会投票,我也没有去过,
但会看到每一次在公告栏的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以及选举流程,感觉做得还挺有 SOP 的,至少看起来,不那么「橡皮图章」。
基层民主经历过两次,一次是在杭州的悦府,一次是我爷爷村里的村委会选举,都是非常流程化,但却严格到枯燥。
但参与的人,都是没那么在意,或者真正应该发声的人,可能不在场,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凑出来,为了在场本身的一种在场。
二、
故事继续,
在最近这一周,换了物业之后,滨江物业来了悦府,就开始不断接手上一个物业的权力。
对,我说的就是权力,一种沉默的大多数让渡的公共权力,小区的整治权、小区的出入权、小区的电梯权限、小区的绿植、小区的一切。
上周开始批量调整梯控,原先的小区进入和电梯的二维码,是一个针对小区出入的小程序,通知要人脸识别,让每一个租户和业主去识别人脸。
我当时困惑,好好的为什么要换?
但也去录了人脸,原先本身就有人脸,现在又录一次,在物业的前台,有 4 个人一起排队,大家有抱怨,但还是听话照做,录了人脸。
然后今天发现,哦,原来是想用滨江物业,自己统一的小程序来管理小区。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对人群有触达能力的公司都想圈起来自己的私域流量,用任何有抓手的场景来确定自己的私域池,
池塘内可以做变现也好,或者不变现也好,都挺好,都可以,只要有安全感,圈禁起来就挺好。
三、
蛮可怕的一种中国公司的逻辑,用户如流量,流量就要圈起来,圈起来就要变现,谁来了都要换一次山头。
如同疫情期间的悦府,谁给了物业这么大的权力,公共的权力到底应该谁来监管和解释权力本身的来源,这也许就是民主机制的底层来源。
但没有一个人,包括我,会反对,沉默的大多数是犬儒的。
一方面,物业形成了对缴纳物业费的甲方业主的乙方角色,是服务的;
但更大的一方面,物业对业主委员会负责,业主委员会来自于漠视民主权利、也没有空维护权利的业主群体的集体漠视下的组织,
形成了对整个小区住户的权力管理和权利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