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美国,对于大部分公司,特别是小公司老板,绝逼是妄念。
这句话送给所有年营收不到 10 个亿的公司,你别想出海了,但是年营收 10 个亿,又出不动海,
我在洛杉矶聊了这 20 家公司,我发现一个相反的概念,
出海不是简简单单的出海,出海是一种你无法 all in,但是又必须 all in 的非常中间尴尬的局面。
一、到底什么叫做美国出海?什么叫做东南亚出海?
其实本质上中国的主流出海模式只有一样,就是把中国富裕的产业链、富裕的供应链输出到在地的国家,
完成一个在地国家的零售的拿结果,这种都是电商零售出海,
对于大部分老板来说,为什么出海显得这么的有诱惑力?
是因为在国内太内卷了,且平台在不断地收割用户的资产,且平台不断地让你投放,且你觉得国内的内卷又提高不了客单价,又没有品牌。
所以说大家觉得,能不能出海啊?美国是的,美国的零售极其强悍,美国人极其成熟,
美国的零售积累了两个世纪之后,其实消费者是愿意付溢价的,而且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极高,
美国他的品牌私域流量强到什么程度?
他们自己建造的独立站 DTC,俗称的 directly to consumer 这个体系,
他们竟然可以让消费者在独立站消费,他们的消费者竟然愿意为一个品牌付出 10 倍的溢价,至少 10 倍。
我聊了很多品类的杂货品牌,这些品牌和自营店价差就是十倍,利润也是十倍。
这是为什么大部分的消费零售会觉得美国出海有大机会,但是我觉得根本就扯犊子。
二、大部分老板出海必然会失败。
大部分有能力、有预算,可以想到出海的这些老板,他们其实是很难 all in 的,
出海第一步就是肉身 all in,美国和中国隔着一个太平洋太远,差异太大。
美国大部分人都是脚踩西瓜皮,一个月花完不存钱,赚多少就花多少。
所以说对于大部分的美国人来说,他之所以有那么多的预算,
就是因为他会非常疯狂的把所有的月薪全部用来花,把所有的月薪全部用来作为零售的预算,
这是今天的美国消费者,但是你要理解今天这样一个美国消费零售市场,你就需要非常非常用力的在美国在场,
而这种在场对于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来说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