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私域“泛”流量的精细化运营路径拆解
二、分享嘉宾:群响会员 有未传媒创始人 小夫
三、提纲
1.私域变现底层逻辑:从需求到人设的转变
2.泛流量从进线到成交的 5 个步骤
3.如何设计营销场景,推动弱关系到强关系?
问候一下群响社群的各位铁子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小夫,一位从中学教师辞职创业到拥有 50 万私域粉丝的 90 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套与众不同的私域流量变现模式,从“泛流量”的视角,把私域流量变现做到极致。
在我们的私域直营团队中,以 300 个泛流量为标准,一个客服单月最高产出超过 15 万,
相当于一个泛粉产值 500 元,甚至比精准粉的产出都还更高!
而且泛流量是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天花板高,可以无限放大你的团队,新手组建十几人的私域团队,月销百万并不难的。
今天晚上,把整套营销流程的精髓毫无保留分享给大家!主要内容,涵盖五大板块:
1、从 QQ 营销时代,到微信直营时代
2、1 个现状和 1 个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
3、揭秘全新私域流量变现的底层逻辑
4、拆解流量从进线到成交的 5 大流程
5、如何设计营销场景,推动弱关系到强关系?
一、从 QQ 营销时代,到微信直营时代
事实上,我早在 2009 年高考毕业后,就开始接触到“直营零售”模式,当时是通过 QQ 卖货,我们当地整个县城都在盛行这种新的网络销售方式。
我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工作室,当时的操作方式简单粗暴,每个客服注册几十个 QQ 号
每天手动加定向好友(男性、1/2 线城市、年龄 30+),然后售卖鞋子、茶叶等产品,全部采用货到付款,那时候的流量获取真的太简单了。
真正从事微信直营是在 2014 年,我们裂变了几万个微信群,通过微信群精准引流卖高客单价产品。
到了 2017 年,全职创业,我创立了两个大健康品牌,高峰的时候公司有30多个直营工作室,两百多人的团队。
无论是 QQ 营销时代的野蛮期,还是微信直营时代的红利期,直到今天我都深刻的感受到,私域流量是最稳妥的、最坚挺、最强悍的。
二、1个现状和1个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产品同质化严重。
据说中国一年制造 4 5 6 亿件服装,就算几年不生成穿不完。
同时,当前各大平台都植入智能算法,消费者的需求一旦被打上标签,几十上百个同类商家的广告都会反复推送他面前。
OK,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不缺产品的时代,客户到底买的是什么?
分享一个故事,有个朋友是个宝妈,一边在单位上班一边卖女装,仅有 800 个微信好友,和一个 350 人的社群,一年能卖出去将近 100 万女装。
然而,她却从来不引流、从来不裂变、从来不促销。
OK,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流量紧缺的时代,如何用最少的流量,做最高效的变现?
带着这两个思考题,我们来了解一种,全新的私域变现模式,为了解析更加透彻,先从底层逻辑讲起……
三、揭秘全新私域流量变现的底层逻辑
在我的定义里,私域流量根据其属性,可以分为“泛流量”和“精准流量”两大类。
“泛流量”指的是,不确定有无潜在需求的真实用户,无法判定是否有无购买意愿。
而“精准流量”指的是,有潜在需求,对产品感兴趣并主动添加咨询的用户。
很多人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做泛流量转化是一件苦逼活!
认为做泛流量转化是一种低效的方式!
事实上,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洗泛粉、一对一筛选、百里挑一”的阶段。
是个人都清楚,精准流量转化起来超级爽,流量一进线可能就问价格。
但是你知道嘛,在行业内,通过付费投放精准流量的成本已经是天价!
目前,精准流量的线本几乎没有低于 100 元的,转化率不足 5%。
也就是 20 个粉丝出 1 单,相当于 1 单的获客成本是 100 元×20 粉=2000 元,而首单客单价基本上在 1000 元左右。
所以大部分直营团队的前端 ROI 可能还达不到 1:0.5,只能靠后端打复购,开大单,来实现盈利。
为什么要倡导做“泛流量”,一呢是成本低,二呢是体量大足够支撑团队扩大,三呢越是别人玩不懂的领域越有红利。
接下来用几个导图详细说明一下。
1、漏斗式营销vs狙击式营销
大家看到这张导图,就十分熟悉了,传统的营销变现,就是一个“漏斗式营销”模型,转化泛流量就是在“洗泛粉”。
从 100 个泛粉中,筛选出 10 个意向的,再转化出 1 个客户,而客服要一个一个聊天判断意向度,每天周而复始。
如果是这样,当然是苦逼活,当然很低效,当然洗到想吐!
而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测试,转变了一套变现思维,我把他称之为“狙击式营销”,
用 90%的时间做社交动作,用 10%的时间瞄准成交,我做了一张导图,大家看看。
在这模式中,可以理解成:先社交后成交、无信任不提产品、无强关系不做变现。
什么意思呢?在新的模式中,我们会一口气给客服配置 300~600 个泛流量,
接着用 15 天左右的营销周期,通过社交互动,与粉丝从陌生人到有 IP 认知、从弱关系到强关系,然后再基于这个基础,去渗透产品,从而引爆成交转化。
这样做,我们发现,粉丝的互动率提高了,删除率降低了,转化率自然就更高了!
2、“需求”导向型vs“社交”导向型
在以前,一切营销的基础都是“需求”,也就是顾客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有需求,客服在与顾客互动中,三句话离不开产品。
对于泛流量变现来说,这是很令人反感的,说白了,我们成为微信好友,你是男是女、是人是鬼我都还不知道,你就要卖产品给我,能不拉黑嘛?
经过大量测试,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需要 3 次以上的互动,才能初步建立信任;
需要 5 次以上的互动,才会你这个人设有一定的认知;
需要 7 次以上的互动,才能具备提到产品的条件;
需要 9 次以上的互动,才能符合成交的火候。
因此,在新的模式中,我们的导向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需求”转变到了“人设”。
以前卖的是“产品”,现在卖的是“人品”,甚至发现,你卖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是你,什么产品粉丝都愿意买。
仔细品一品,这是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呢?
接下来重点来咯,给大家拆解一套从流量进线到成交转化的流程。
四、拆解流量从进线到成交的5大流程
首先,几件事情说明一下:
(1)做个申明,今天的分享,仅限大家用于合法的生产经营,请确认不会对外泄露或用于非法行为,否则将由您自行承担所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2)这套模式,流量的配置与转化是周期制的,统一进程,集中加粉、集中聊天、集中转化,并不是加一个聊一个。
(3)这套模式,对“泛流量”的要求是:性别+年龄,性别根据产品,而年龄正常要求要25岁以上,举例说随便加一群小学生粉肯定是转化不动的。
总共分为 5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从“营销思路、目标设定、实操要点”三大板块展开说明。
第一阶段:初建信任
1、营销思路:
当我们与粉丝互为好友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属于陌生人,这一阶段如何去破冰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方面关系到粉丝的留存率,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用户画像的有效信息抓取。
2、目标设定:
抓取用户的三大要素(姓名、地区、职业)
3、三大要素:
当我们在与粉丝互动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去抓取到他的有效信息,了解姓名,是为了日后与对方交流的称呼;
了解地区,可以针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话题互动;
了解职业,是为了判断对方的消费能力。
了解完粉丝的三大要素之后,要打上备注名,我们用的格式是:日期+称呼+地区+职业,例如:6.29 张三成都餐饮老板。
到了后面阶段的时候,还会根据粉丝的属性打上编号,A 代表成交的、B 代表意向的、C 代表沟通的、D 代表未回的,例如:A6.29 李四深圳金融高管。
在第一阶段的破冰建立信任,要善于从对方的身份去分析特点,从而去拓展相关话题。
举个例子,你知道到对方的身份是个宝妈,那么你要明白,宝妈的特点是在家带孩子,闲得发慌,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抱怨和孩子相关。
你可以这么跟她互动:一天到晚在家带孩子挺辛苦的吧?朋友圈的照片/视频,好可爱哇呀,是你的宝贝吗?为什么不让婆婆带孩子呢?
等等,引导出宝妈说出自己的话题来。
接下来,给大家一份“陌生好友如何破冰拓展话题”的案例参考:

为了让大家对第一阶段的内容更加清晰,可以打开查看这张思维导图~
第二阶段:树立人设
1、营销思路:
微信本质上是一个社交平台,人与人之间的买卖,是基于这层社交关系而展开的行为,说白一点,用户是先认可你这个人,才会认可你的产品。
因此,树立你的人设,可以快速明确在用户心中的定位,让用户知道你是谁,你能做什么。
优质的人设能够轻易提升好感度,为后续的活跃与转化铺平道路。
2、目标设定:
树立一个“高维身份+接地气品格”的人设
3、人设要点:
在我们从事多年私域流量变现中,发现很多同行把人设给复杂化了,认为一定要打造一个高大上的创始人 IP,或者某方面的专家。
事实上,高大上或专业的人设,容易给别人一种距离感,不利于卖货。
我们倡导的是,要打造一个“高维身份+接地气品格”的人设,我把他称之为“人格化 IP”。
也就是在产品或专业知识方面,表现出绝对的自信与强势,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又是非常接地气,非常谦和低调的品格。
这里给大家分享两点核心:一是人格化 IP 的树立,在交流时一定不能用机械性的语气语态,而要用已经和用户达成的人物关系的语气语态来沟通。
二要建立一个“IP 人物小传”,也就是真实地描述好这个人设的成长经历,用于清楚地定位好IP的信息资料,如下图。
5、注意事项:一定要用真实独立人设,切记不可虚构人物!
为了让大家对第二阶段的内容更加清晰,可以打开查看这张思维导图~
第三阶段:强化关系
1、营销思路:
我们说,人与人直接的关系可以分成三种,强关系、中关系、弱关系。
强关系,指的是你的亲戚朋友熟人,这类人群和你关系十分亲密,当然也会非常信任你。
中关系,指的是你朋友介绍的朋友,因为你的亲戚朋友有着信任背书,所以来找你的人也会相对容易对你产生信任感。
弱关系,指的是陌生人,他们不认识你,更不可能信任你。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弱关系用户,你上来就和对方推销产品,对方凭什么要买你的?
外面漂着那么多品牌不信,偏偏信你个陌生人,是你疯了还是对方疯了。
2、设定目标:
弱关系→中关系→强关系
3、关系递进:
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如果纯粹只是一种买和卖的关系,用户在本能上对于这种让他们掏钱的买卖关系是排斥的,
警惕性是非常高的,甚至会把自己放在客服的对立面。
那么,如何强化用户关系,把弱关系转化成中关系,把中关系转化成强关系呢?
答案是:高频互动。
我们可以通过一对一私聊互动,也可以采用社群营销互动,如果你擅长社群营销,实际上通过社群建立用户关系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4、注意事项:
一定要用真实的营销场景,切记不可虚构情节,切记不可涉及谈感情方面!
为了让大家对第三阶段的内容更加清晰,可以打开查看这张思维导图~
第四阶段:渗透产品
1、营销思路: